习近平复信国际友人亲属
伊斯雷尔·爱泼斯坦,男,生于波兰,1957年加入中国籍,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,并任香港《南华早报》、《孖刺报》编辑。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,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。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,回中国参与《中国建设》杂志创刊工作,1957年加入中国籍,历任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委、《今日中国》总编辑、中国福利会副主席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、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,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等职。
魏璐诗,女,生于奥地利,1932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1933年来到上海,受宋庆龄、鲁迅、史沫特莱、路易·艾黎等中外进步人士的影响,了解了中国革命,并决定长期留在中国,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。1951年在国际新闻局(外文局前身)任英语专家,1965年到人民画报社任德语专家。她著有《文豪鲁迅》一书,翻译了《中国手册》《京剧》《史特朗通信集》,以及其他文艺、历史、地理方面的书籍,参加过许多重要政治文件的翻译改稿工作。她于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,并当选为第六、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其间,她积极参政议政,关心国家大事,做了许多有益工作,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,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
陈必娣,女,生于加拿大,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陈必娣参加了外国团体组织的伤员护理的工作,为了让世界了解日军暴行,她秘密买下美国记者在沦陷区拍摄的日军残杀中国人的照片,冒着风险将它们带出日军关卡送到美国,其中一张刊登在美国的报纸上,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反响,引起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。陈必娣返美后,结识了中国留学生张纪正,后结为夫妻。1940年10月,陈必娣随丈夫二度来到中国,在天津安家,1961年来到外文出版社担任英语改稿工作。在几十年的工作中,她始终认真负责,作风严谨,精益求精。她经手改定过大量难度大、专业性强的书稿,如《中国针灸学概要》等,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和好评。1963年陈必娣加入中国籍,1983年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,历任第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来源:新华社、中国外文局
编辑:袁帆
进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官方TB店:0 hi:/₴JbiZXg4cnKD💲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一本好书开启新旅程!